动态驿站 行业动态
大暑,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也是干支历未月的下半月;到达时间在公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,太阳到达黄经120°时。这时正值“中伏”前后,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,气温最高,农作物生长最快,大部分地区的旱、涝、风灾也最为频繁,抢收抢种,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。民间有饮伏茶,晒伏姜,烧伏香等习俗。2016年11月30日,中国“二十四节气”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。
大暑预防什么疾病?
1、中暑
中暑是大暑天最常见的病症之一,人在高温环境中,体温调节失去平衡,肌体大量蓄热,水盐代谢紊乱。轻度中暑,多喝含盐的清凉饮料,若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,可以服用解暑药;重症中暑患者,应抬到阴凉处边就地抢救边叫救护车立即送往医院。
预防:在烈日下做好防晒工作;保证充足的睡眠;多洗温水澡帮助体温散发;多吃蔬菜瓜果,适量饮用盐开水、绿豆汤、酸梅汤等清凉饮料。
2、脾胃病
儿童要防脾胃病。到了大暑,天气炎热,儿童吃冷饮非常普遍。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,脏腑功能还不健全,过食冷饮,其胃肠道经常被饮料占满,会使胃肠道内温度骤然下降,局部血液循环减慢,血流量减少,从而影响胃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。过食冷饮还会使孩子胃酸、胃蛋白酶、小肠淀粉酶和脂肪酶等物质的分泌减少,进而影响对食物的消化。
预防:每次吃冷饮不能太多,以一天喝1~2杯冷饮、吃1根冰棍为好,吃饭时不要喝冷饮。也可以家庭自制冷饮当饮料,如冰镇绿豆汤、冰粥等,这些饮料既卫生又有消暑降温的作用,对肠胃损伤也小。
3、热中风
由于室内与室外气温相差太大,若频繁出入房间,忽冷忽热使脑部血管反复舒缩。发生在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身上。
预防:适当地调整空调的温度,使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摄氏度;要注意补充水分,老年人要做到“不渴时也常喝水”;有过中风史的病人,其家属要时时注意病人症状,一般来说,头昏头痛、半身麻木酸软、频频打哈欠等都是中风前的预兆,这些症状明显时,一定要去医院就诊,切不可视作一般的感冒或疲劳;防暑降温要适时适中,饮食结构要科学合理,“保驾”药物要有备无患。
4、热伤风
在酷暑难当的大暑,人体毛孔开放,汗出不断,阳气大泄,卫外不固,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。因此,伏天既要防“阳暑”,也要防“阴暑”。古人讲,“夏不欲穷凉”,过度贪凉可致“热伤风”,而慢性支气管炎、高血压、冠心病患者,受寒后常使病情加重。伏天不可贪凉饮冷和贪凉露宿以及过吹穿堂风。
预防:预防“热伤风”,关键是避免受凉,要根据气温的变化,及时增添衣服,大汗淋漓时,不要立刻用凉水冲洗,还要注意劳逸结合,保证睡眠和饮食营养。电风扇不可开得过大、过猛或对人直吹,冷气调温不可过低,室内外温差不可过大,老年人不宜长时间生活在冷气环境中。夜晚睡眠时,应关上电风扇和冷气机,并盖好腹部。
5、过劳症
中青年要防过劳症。热又影响食欲,再加上睡觉晚,起得早,而工作却没有减量,该加班的加班,该熬夜的熬夜,经常超负荷地工作。总之是身体损耗大,而营养、睡眠不足,损大于补。所以,中青年人要防过劳症、过劳死。
预防:一定要保证睡眠防缺觉,睡觉时不要贪凉,别让空调、电扇直吹,以免患感冒、面神经麻痹等疾患;饮食上要营养均衡,尤其是早餐要吃好,可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,如鱼、鸡蛋、牛奶、酸奶等。晚上加班时要加夜宵,如酸奶、面包、绿豆粥等,既可补充营养又可消暑降温。同时要少开车多走路,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身体。
6、肠道传染病
大暑天气温高,食物容易腐坏变质,而且各种蚊虫的繁殖也快,成为传播疾病的渠道。易发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、痢疾、甲肝、食物中毒、水中毒等。如感不适,腹部疼痛最好就医。
预防:注意饮食卫生,以熟食、温食为主,隔餐食物应彻底加热;少吃或不吃生冷、冰镇食物。餐具、食物等要防苍蝇、蚊虫叮咬,做好洗涤消毒工作;买来的海鲜等水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,不可生吃;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,消灭苍蝇、蟑螂、老鼠等;注意个人卫生,常洗手洗澡。
7、心脏病
有资料表明,三伏天降雨增多,气压偏低,是心脏病的高发期。所以,老年人要注意保护心脏。
预防:要保持精神安静、平和,尽量不要生气;注意做好防暑降温。多饮绿豆汤、绿豆粥等清淡饮食;运动的时候运动量不宜过大,同时要注意休息。